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於8/23-24舉行為期兩天的轉大人高峰會,鎖定八個涉及青少年及兒童的議題,討論《兒童權利公約》(以下簡稱CRC)條文的相關權利如何在台灣落實。並將於今年11月透過台灣首次的CRC國家報告之國際審查,提出「CRC兒少報告」,做為提供給審查委員之民間觀點與建議的參考依據。
共同參與的單位為:台北市青少年發展處、
兒童權利公約民間監督聯盟:
(青少年議題研究中心、
十八ㄊㄨㄥˊ人基地、
勵馨基金會、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
青平台基金會、
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
全教總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
台灣人權促進會)。
在8/24的會議中,分別由學生代表及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勵馨基金會提出報告。首先,兒少性權關注小組的李同學(高三學生)認為兒少應有接受性教育的權利,她指出(8:27秒)
:
- 多P和SM(性虐待)不一定是錯的,為什麼不能放教科書?
- 現在性別不再適用二元的劃分方法,為什麼學生不能進入異性的廁所?
- 學校不應該規定學生不能牽手擁抱等親密行為?
- 為什麼我們被教導性知識,卻被禁止發生性關係?
輔大學生周同學則以《性少數、跨性別族群》為例,指出(11:53~17:18秒)「可能會遇到的岐視與不友善」,如: 「性別錯稱及如廁問題」、 「性別不是只有二元,是類似一道光譜,有很多不同的樣貌,所以在義務教育中放入這些性知識,讓兒少更容易認識基本的性別知識,是增進性別平等的方法… LGBTQIA 學習這些知識是為了讓人們更了解自身與他人….. 學習性知識是希望能減少人們對性無知而產生的歧視與傷害,嘗識探索與未成年性交也非必然的因果…. 社會上仍有人反對兒少認識這些族群,我們應該要更快、更深入的介紹這些」。
主持人黃X茹同學則認為(19:25秒)
:
「這個社會,大人對孩子的教導是威權的,仍然是大人說什麼你就要做什麼的…..
會讓青少年成為一個沒有完整自由的人。」
從上述觀點看來,是否教導同志教育才不會有歧視和傷害,且讓兒少性探索也不一定會導致未成年性交,但責任與後果自負,是這樣子嗎?
對台灣兒童未來的發展是好的嗎?再加上,我們的國高中課本裡,告訴孩子性別有無限多種,雙性戀、跨性別也是一種合理的選擇(合理嗎?),性別是可以由自己心理主觀認定的。
筆者不禁想問,如果性別不是藉由客觀的生理性別來認定,那麼對於他人要如何正確的稱呼跨性別者自認主觀的心理性別?那法律如何有客觀認定的標準?再談如廁所產生的問題,廁所的設計本來就以「生理性別(sex)」為主。到底何來岐視之有?何謂不友善?
不同的性傾向,對於任何一個成年人來說可以是一種選擇,但課本於兒少期即教導性別光譜這種毫無科學根據的意識型態,真的就能減少歧視、還是製造出更多性別混淆的青少年?而父母對於孩子的愛與保護,能片面的以「威權」二字來代表一切嗎?
對於被外界認為是鼓吹約炮的網站,台灣同志諮詢熱線主任鄭智偉回應:
「(36:08秒)我們這個網站被說成是約炮專線,聽完今天的報告如果你還是認為我們是約炮專線,那我只能祝福你」
鄭智偉主任亦表示:「(36:32秒)青春水漾(註)看了50次我都沒有性幻想,不知道我是漏看什麼?監察院認為是禁片,我不知道是為什麼?」 「(37:03秒)萌萌們說我們同性戀有1000個性伴侶,那我大概還缺970幾個……(現場發出驚訝的呼聲),欸! 我已經40幾歳了耶,還好吧??」。
鄭智偉主任亦表示:「(36:32秒)青春水漾(註)看了50次我都沒有性幻想,不知道我是漏看什麼?監察院認為是禁片,我不知道是為什麼?」 「(37:03秒)萌萌們說我們同性戀有1000個性伴侶,那我大概還缺970幾個……(現場發出驚訝的呼聲),欸! 我已經40幾歳了耶,還好吧??」。

該協會在會議中更提出許多挑戰尺度的問題,如:
鐵T快感從哪來?
怎麼用情趣用品?
多久做一次較健康?
月經來可否做?
去哪裡約炮?
跟陌生人上床會不會不習慣?
令人感到疑惑,這些問題與青少年權利與福利有何相關?以兒少為教導對象的性教育,需要涵蓋這些性愛實戰技巧的必要性為何?難道青少年的性自由就是「轉大人」的真正意涵?「轉大人」只剩下「性」嗎?「轉大人」所需要的責任與承當在那邊呢?筆者認為大多數的父母是不會同意的。
會議最後,由勵馨基金會/資深倡議專員邱曉英所提出的報告(49:00~54:10秒)
,則是在青少年如何談戀愛、如何告白、如何分手上打轉,讓人感覺到談戀愛似乎是青少年階段相當重要、需要學習的事。青少年的成長與學習只剩下「談戀愛」了嗎?
現場一位女士對於同志諮詢熱線協會提出疑問,認為:
「性教育應該是愛的教育、品格教育、生命教育,健康的親密關係與美滿的家庭,而不應該是只偏重在性的(實務)教育,在現場有任何性教育專業的學者嗎?我認為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所提出的例子是有點偏頗的」。
對此,主持人黃X茹同學回應(1:09:09~1:14:53秒)
:
「在中產階級、資本主義所倡導的美滿的家庭生活只是假象,在那底下的孩子,他們受到的是暴力,他們受到的是無法出櫃,他們受到的是爸媽告訴你:你只要成為一個好太太,你的人生成就就OVER,就可以了。
男生受到的是他的情緒沒有出口,他成為一個控制狂,但也許他也不想要,跨性別被當成不存在的人,為什麼性教育需要這麼多元、這麼開放、這麼多領域,談這麼多族群?
因為只有開放這個對話的可能,我們的社會才能接納每一個孩子,每一個孩子才能平安健康自由的成長,這個噤聲文化要打破,青少年要被當做主體的對待,而不是大人、學校說的才是好,或是你長大以後就好。」
我們的社會只剩下這一類的孩子嗎?其它孩子在其它面向的生命成長的權利又在那邊?還是孩童已經沒有其它的權利要爭取了嗎?只剩下性權?同性性交權?跨性別權?還是根本是在鼓吹或倡議某種特殊的權利,讓台灣的青少年往那個方向發展?這是合宜的嗎?
從今天的會議中我們發現,當性教育的主導權,落入了一群非教育專業的社會運動人士、以及仍在接受教育的高中/大學生手中,由他們來告訴我們什麼才是性教育、什麼才是青少年要奪回的主權,並以大量負面、不幸的、家庭功能失衡所導致的例子來證明傳統家庭的價值是失敗的、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是威權的,由此可證現在的《情慾教育》與《同志教育》才是應該教的。
但弔詭的是,真正的家庭教育專家與兒少教育的專家學者在這教育的舞台上卻是缺席的,試問這場由國家主導的兒少權益會議,期望我們的下一代是成為知書達理、潔身自愛、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青年?
還是只有敢不敢、沒有能不能、道德無底限的性愛達人,唯一能自豪與國際接軌的只有LGBTQ意識與愛滋成長率?

我們必須再次重申:不分族群、身份,每一個人都應受到尊重,但《尊重同志不等於養成同志》,未成年的性行為更應該是被保護,不應該被提早開啓的。
轉大人會議雖然一開始立意良善,但令人擔憂的是,整個會議的過程中,是乎有意圖地將《性解放教育》,例口:SM、多P、性別混淆、與父母抗爭……等觀念,綁在一起矇混過關。
(筆者請大家特別注意:提倡兒少性權與多P、約炮、SM(性虐待)、一夜情、毒品娛樂化的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也是兒童權利公約民間監督聯盟的一員。)
台灣的家長必須認知到一件事:國家教育當局以政治正確,全力支持「以性愉悅為主體的性教育和同志養成教育」,未來將有更多鼓吹LGBTQ意識的教師或團體,進入到教育的現場來影響台灣的下一代,我們要被動的接受,並鄉愿的認為我們只能把自己的孩子管好就好,其他的不關我的事;或是我們還能有所行動,一起來翻轉這個困境,拒絕不適齡的性教育影響身心靈尚未健全的孩子們,這將是當今父母們需要面對的一個難題。
台灣的家長必須認知到一件事:國家教育當局以政治正確,全力支持「以性愉悅為主體的性教育和同志養成教育」,未來將有更多鼓吹LGBTQ意識的教師或團體,進入到教育的現場來影響台灣的下一代,我們要被動的接受,並鄉愿的認為我們只能把自己的孩子管好就好,其他的不關我的事;或是我們還能有所行動,一起來翻轉這個困境,拒絕不適齡的性教育影響身心靈尚未健全的孩子們,這將是當今父母們需要面對的一個難題。
(註:青春水漾為性別平等教育協會製作的性教育影片,在國小及國高中播放,因內容涉及敏感帶、性高潮、及女女愛撫、床戲等橋段,不適合兒少觀看而遭到各地家長抗議,並監察院彈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